“因此,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,二人成为一体。”这是上帝创造好夏娃之后,圣经上的一段话。这段话是没有问题的,但是仔细考虑逻辑,好像又有点问题。一个人结婚之后,要离开父母,独立生活,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个体,要自己独当一面,为家庭遮风挡雨。在结婚之前,她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,父母保护他,也锻炼着他。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成长历程。
然而,亚当夏娃不同,他们与我们最大的区别是“父母”。我们的父母都是“人”,而他们作为人类的始祖,是没有父母一说的,因为他们不是“生的”,而是上帝直接造的。因此,圣经创世纪这段话,要人离开父母,那么要亚当夏娃离开谁呢?
显然,按照亚当和夏娃与上帝的关系,上帝也是他们两个人的父母。因为没有上帝就没有他们的诞生。上帝像父母一样,在孩子独立生活之前,他们为孩子适应世界,努力创造了条件和能力。上帝在创造人之前,同样是先创造了让人生存的世界环境,给人各种帮助,防止人受到伤害。但是在亚当和夏娃结为一体之后,他们同样要离开父母,离开上帝,减少对上帝的依赖,从而具备独立生存和见证上帝荣耀的能力,具备独立履行责任的能力。
我们时常在生活中会遇到妈宝男,他们的特点就是凡事要看妈妈的意见。在他们眼里,离开了母亲的世界是危险的,他们恐惧这样的世界,同样对其他人也就无法建立信任。他们在本该独立的年龄,本该在阳光下的年纪,却仍然躲藏在襁褓中,生活在温室里。他们被束缚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,而对陌生的环境表达了极度不适应。
因为他们对父母的过分依赖,让他们无法建立人格的界线,也就不能独立思考。他们融化在父母的约束中,在父母和自己的之间,缺少对父母的反思,从而也就在这种依赖中,天然认同父母的做法,认为父母对自己的襁褓之爱是正义的,是对自己的保护。
因此,他们在社会上,进入工作岗位中,大凡决断举棋不定的时候,就会向父母求助,等待父母的决定,而一旦父母替他做了决断,他就认为那是天然正确,而不会反思这一决断本身是否符合环境。而他们一旦失败,却又会把责任推给父母,这一切的决断都是他们的决定,自己反而成为一个无辜者。他们把自己置身度外,而让自己的父母承担一切罪责。这个时候,从父母的保护转向了过度的自我保护。
人要离开父母,这里的离开,不是说人物理空间的离开,在感情上的决裂,而是人格界线的确立,他们应该逐渐学会在“我的”和父母之间确立界线,向父母说不,向父母提出不同的反对意见。当你拒绝父母的时候,也是提醒父母你是一个独立个体,也迫使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方式欠妥,要寻找更适合双方关系的互动模式。人离开父母是个缓慢和博弈的过程。
人在信仰上同样也会出现“妈宝信徒”。他们相信上帝之后,就像孩子一样依赖上帝。他们往往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上帝,他们认为上帝应该凡事保守他们,因此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们都会祷告,甚至还有的人会抽签一般,随机翻阅圣经的经文,当做上帝指示某一件事的决断方案。他们这样事无巨细地“相信”上帝,相信上帝在他们生活角角落落的保守,然后自己放手一搏,想着反正有上帝在后面。他们成功了就会向人夸耀上帝的伟大,上帝对他们的恩典,上帝对他们的特殊对待。而一旦他们失败了,他就会把责任归结为上帝的无能,内心慨叹着,早知道不信上帝了。成功归于上帝,失败也归于上帝。
上帝的伟大与无能之间,全凭他们做事情的成功与否的随机性。
我曾经见过许多这样的信徒。有的信徒出远门,带着几万块钱现金。他把钱随机放在行李包中,经过祷告之后,就放心出了门。他们心里想着,反正有上帝呢,我已经祷告了,上帝会保证我财产的安全。安全到达地点之后,他会做见证,感谢上帝的保守。如果他的现金丢失,就会抱怨上帝,为什么不保守自己。
有的信徒对上帝的过分依赖,在教会中会表现在对牧者的过分依赖。他们把牧者看成上帝在地上的代表,或者看成上帝本身,把他们的话当成上帝的话来遵从。他们对牧者的话言听计从,牧者的话从普通人的语言变成神圣信息的过程,正是信徒依赖牧者不断加深的过程。这带来的结果和影响,负面远大于正面。这样的信徒无法建立自己的信仰,在牧者和个人之间缺乏人格界线,信仰从而不能提升生命,反而将生命束缚住。
因此,离开父母是必要的,那么“离开”上帝也是必要的。离开父母不是与父母决裂,“离开”上帝也不是与上帝隔绝。而是我们人格的独立。我们要学会向父母说不,同样也要学会向那些打着上帝幌子的神圣说不。因为真正爱你的父母,是不会把你捆绑在自己身边的,他们会适时地推开你,让你成长。而真正爱你的上帝,同样也不会凡事满足你,而是将你置于他创造的世界上,给你工作,给你责任,给你伴侣,让你独自担当管理世界的担子!
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:lidaonansir@163.com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